
9月25日,第5屆“神農架杯”觀鳥活動經過三天激烈角逐成績出爐,記錄到有效鳥種262種,新紀錄種2種,自此,神農架野生鳥類超470種。


鳥類是自然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是世界上鳥類種類最多的國家之一,現有鳥類1505種。神農架地處我國東部和中部候鳥遷徙區的交匯處,是東亞澳大利西亞和中亞候鳥遷徙路線的重要區域,是候鳥遷徙的重要停歇地。
近年來,神農架以世界自然遺產地保護管理為重點,不斷加大鳥類及其棲息地保護,鳥類棲息環境不斷改善、種群不斷增多,全區森林覆蓋率高達91%,白冠長尾雉,白眶鴉雀,斑背噪鹛等眾多珍稀鳥類在這里繁衍生息,已建成10條觀鳥線路和10個觀鳥研學科普基地,神農架已然成為候鳥遷徙的重要中間站、觀鳥愛好者的自然大樂園。
黃嘴栗啄木鳥 馬國飛 攝
表里山河隊 蘇毅 攝
“神農架杯”觀鳥活動自2019年起已連續舉辦五屆,每一屆都刷新了比賽成績。中國林科院研究員、全國鳥類環志中心主任陸軍說:“參加本次觀鳥活動有來自全國23個省區的65支代表隊,是目前我國觀鳥史上國內覆蓋范圍最廣、參賽規模最大,參賽選手最多的全國性觀鳥賽事。‘神農架杯’觀鳥活動成功構建了政府主導、公眾參與、多部門協同推動的鳥類保護響亮品牌,將野生動物保護公眾參與機制推上了新臺階。”
歷屆比賽,觀鳥隊踏足草甸、穿越灌叢、走進密林,穿行在低山、中山、亞高山、濕地等鳥類生境,拍攝了大量精美的影像資料,更新和完善了神農架鳥類資源家底。湖北省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副會長阮光友說,神農架持續打造和提升觀鳥活動品牌,努力把“神農架杯”觀鳥活動辦成國內領先的野生動物保護品牌和生態文化賽事,持續掀起全社會關心生態、熱愛鳥類的熱潮,讓越來越多的社會公眾參與到保護鳥類、保護野生動物的社會公益事業中來。
棕胸藍姬鹟 楊開華 攝
此次活動由7位專家組成的評委組采取逐隊答辯的方式,對參賽隊伍提交的存疑鳥種、唯一鳥種等進行了質詢、查證、去誤、留實,又經評審、論證,最終確認本屆觀鳥活動記錄了262種有效鳥種。棕胸藍姬鹟、褐頭鶇2種為新紀錄種。神農架國家公園科學研究院院長楊敬元說:“本次觀鳥活動提交鳥種記錄超100種的就有 27 支觀鳥隊伍,占全部參賽隊伍的40%,觀鳥隊伍平均水平在全國觀鳥賽事中位居前列。”
褐頭鶇 谷城觀鳥隊夏曉斌 攝
神農架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資源成為眾多鳥類的“天堂”以及遷徙鳥類的“落腳點”和“補給站”。每年遷徙期間,大量候鳥于此經停休整、補給營養后,再前往溫暖的越冬地或北方繁殖地。
尋鳥
谷城觀鳥隊是第二次參加“神農架杯”觀鳥賽,他們對神農架的生態及鳥況熟悉。“上一次是五月觀鳥,這次是金秋尋鳥,兩次收獲都不一樣。這次看到的鳥和之前見到的大有不同,說明神農架鳥類資源非常豐富,四季皆可觀鳥。”谷城觀鳥隊隊員夏曉斌說,新記錄種褐頭鶇就是他和隊友發現拍攝的。
長沙鳥攝會隊獲一等獎,隊員程佳強說:“神農架生態自然天成,生物多樣性豐富,三天記錄到260多種鳥類,展示了神農架為眾多鳥類提供了理想的棲息環境。”
此次觀鳥賽評選出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3名,特別貢獻獎 1 名,以獎勵記錄鳥種最多者和記錄到神農架過去未記錄到的珍稀鳥種者。其中,長沙鳥攝會隊獲一等獎,北京湯元觀鳥隊、大美萬朝山隊獲二等獎,宜昌觀鳥隊、武漢觀鳥隊、福建觀鳥協會隊獲三等獎,谷城觀鳥隊獲特別貢獻獎。
神農架的鳥種分為冬候鳥、夏候鳥、留鳥、遷徙鳥,夏候鳥是春天到神農架繁殖秋天飛走,冬候鳥是春天飛往北方秋天回神農架過冬,遷徙停歇鳥是遷徙的時候在神農架停歇、補充食物休整。湖北省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觀鳥分會會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朱兆泉說,九月的神農架,只能從鳥類的特點觀察或聽它的鳴叫聲來尋鳥,秋季鳥類比較安靜,鳴叫的少,加上不是鳥類繁殖季,三天能觀測記錄到260多種有效鳥種,成績十分可觀。
神農架國家公園管理局黨委委員、副局長戴光明介紹,前幾屆觀鳥活動時間均選在春季,這一屆特別安排在秋季,其目的是通過不同季節的觀鳥活動開展鳥類本底資源調查,另一目的是與2019年10月首屆“神農架杯”觀鳥活動開展同季節同區域比對,令人驚喜的是本次記錄到的有效鳥種比2019年(198種)增加了64種,這充分說明了神農架自然生態環境越來越好,正吸引越來越多的鳥兒在神農架棲息。
林區政府黨組成員、副區長唐軍,湖北省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副會長阮光友,局領導戴光明、薛紅、胡玉及評委參加閉幕式并為選手頒獎。(文\杜華 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