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多云,調查路線:長巖屋-廢棄公路-神農營。
早上六點多就醒了。窗簾一拉,天已大亮。窗外的小鱗胸鷦鹛大聲鳴唱,精氣神兒十足。我爬起來簡單洗漱了一下,拎上望遠鏡就出門,在周圍轉了一圈后回來吃早餐。我住的地方是神農架國家公園科學研究院下面的一處基地——小龍潭野生動物救護站的員工宿舍。此次開展的神農架金絲猴野外種群調查,根據金絲猴分布區域,分為三個大組:小龍潭組、千家坪組和板倉組。我分在小龍潭組,調查范圍主要覆蓋神農頂片區,平均海拔是三大組里面最高的,我們組的集合地海拔已經超過2000米了。
金絲猴野外種群調查期間我住的小龍潭野生動物救護站員工宿舍
早餐后已經8點,我們迅速收拾好背包和記錄設備等。肖傳華組長集合調查隊員開會,把隊伍分成四個小組,并安排各組的調查線路,我和兩位民工一組開拔神農營。
肖大組長召集大家開會,分配調查線路并叮囑人身安全
從送我們的車上下來,大家各自背著行囊,順著公路左側的小道鉆進箭竹林里。穿過小片箭竹林后是一片比較平闊的場子,當地人稱為長巖(ái)屋。因荒廢時間久、雜草叢生的地上依稀可見水泥磚坯和腐材斷木,昭示著這里曾經留存的人類印跡。
穿過場子順坡上爬,不一會兒就到了廢棄公路,一年前我來過這里布設紅外相機,沿著廢棄公路往上可以一直爬上很遠的山埡口。神農架深山里的廢棄公路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因國家建設需要,開發神農架木材資源時建的。如今,生態保護的理念已成為新的時代主流,伐木公路也隨之塵封在歷史的長河里,看上去依然平坦的路面上早已被拔地而起的樺木和竹叢占領了。路坎上的球花報春綻放得正艷。一簇簇紫色小花點綴著大地,為初春凄清的山色增添了幾分生機。
廢棄公路上紅樺已經長大成林
路坎下的球花報春,成為蕭條春天里的一抹驚艷
野生金絲猴是非常敏捷且機警的動物,一旦發現人影就會迅速逃得遠遠的。我們只能根據掌握到的金絲猴習性,通過觀察途經區域的自然環境狀況和辨識它們的叫聲從而發現它們的活動蹤跡。路上樹木花草被損毀的痕跡,如斷枝、果實,落葉等,都不能錯過,通過這些,我們可以推斷是否有金絲猴活動過。另外,糞便、毛發、樹皮啃食痕跡等也很重要,金絲猴的糞便比較特別,容易判斷。
我們三人按照肖傳華組長分配的調查線路,沿廢棄公路掉頭斜上,然后橫切至神農頂半腰,再順溝谷下至神農營。廢棄公路繞著杉木尖山體一路向上,路相對好走。我們邊走邊注意聽和觀察金絲猴行跡,一路發現幾處冷杉枝葉掉落地上,看樹枝斷口處已經有個把月光景。途中聽到幾聲很像金絲猴的叫聲,以為是金絲猴群,心里一陣激動。大家在那里等了一會兒,用脖子上掛著的望遠鏡仔細觀察才弄清楚:是兩只星鴉追逐打鬧時發出來的叫聲,也許是進入它們繁殖季了吧,這樣的叫聲還沒聽過,害得我們空歡喜一場。
廢棄公路沿著山體轉了個90°大彎后,西側山坡的植被從以巴山冷杉和紅樺為主的喬木林逐漸向灌木草甸轉變。步道上的箭竹越來越多、越來越密。因為專注聽聲音,我看到了不少林鳥的身影,如紅嘴鴉雀、眼紋噪鹛、白眉林鴝等,都是低山區不常見的種類。我們還看到幾處動物的糞便,有豬獾、中華斑羚和梅花鹿的,沒發現金絲猴的。
被箭竹林和高山杜鵑占領的西側山坡
我們邊走邊觀察金絲猴行跡
我們在高出人一頭的箭竹林里艱難地穿行了一段,碰到一塊草甸空地,視線一下子開闊了許多,可以看到遠處神農營的停車場。這一側山坡基本都被箭竹和高山杜鵑覆蓋,間隔大片草甸。金絲猴大多數時間都在高大直聳的山林中度過,偶爾下到地面行走,由此我們推斷眼前這一片區域應該不會有金絲猴群活動,于是決定放棄沿廢棄公路繼續觀察,選擇徑直穿過箭竹林下山。這一片箭竹林高大且密布,有的地方甚至容不下我的單鞋,一腳踩不實,半邊腳板落在竹竿上,重心落不穩很容易崴了腳踝,也容易摔倒。我一路拼命抓著箭竹竿保持身體平衡,跌跌撞撞,費了不少勁才下到溝谷,中途遇到一小群野生梅花鹿,看到我們,瞬間遁入竹林,消失得無影無蹤。(文、圖\ 馬國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