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冬季的悄然來臨,年末的鐘聲日益清晰,此時正值老君山村居民辦理薪柴、自用材采伐的繁忙時段,我和社會事務科的同事們,一同深入社區,為居民辦理相關手續,并開展資源保護、護林防火知識宣傳工作。
盡管進村的路已經熟悉,但走進村民家中,對我來說仍是一次新鮮的經歷。沿途,不時可見忙碌于田間勞作的村民,孫策都停下來與他們一一寒暄問候。
抵達李茂春家中,在確定采伐區域后,我們就開始自用材伐前設計工作。手持鐮刀、紅漆,揣著登記表,跟著有爬山經驗的老同志,在落葉與泥石間踏出一條小徑,宛如螞蟻王國的勤勞工蟻,排成一列,沿著蜿蜒曲折的“之”字,步步攀升。終于,抵達一棵杉樹旁,“工蟻們”便開始了各自的任務,有的負責測量,有的負責標記,還有的負責計算方量,工作嚴謹而有序,確保每一棵樹木都能被合理、合法地利用,每一步都凝聚著我們對自然資源的尊重。
經過仔細核算,李茂春的自用材采伐面積略超出了規定范圍,工作人員耐心地為他解釋相關規定,提出了合理的解決方案,他欣然表示接受。借此機會,我們還向他普及了防火知識,提醒他注意冬季用火安全,確保家園平安。這一幕幕溫馨的交流,正是“溫暖傳遞,情滿社區”的生動體現。
通過這次社區工作的實踐,我深刻感受到每一次與村民的寒暄,每一次耐心的解釋,都是在搭建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梁。走近村民,是做好自然資源管護工作的前提與基礎,只有真正站在村民的角度思考問題,才能制定出更加符合實際、更有可行性的措施;只有與村民攜手合作,共同應對資源保護與利用中的挑戰與困難,才能建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保護格局。未來,我們將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務實的作風,投入到自然資源管護的各項工作中去,為老君山村的綠色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文/孫策 譚欣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