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嫂子,你在山上種菜可不能砍伐樹木啊,要注意防火!”2021年6月16日,家住木魚鎮青天袍村的曹運清看到61歲的萬能秀在山上種菜,便叮囑她不要亂砍亂伐,要注意森林防火。
曹運清,今年45歲,2017年從大山里搬出來后,在村里集中安置點建3層樓房,開辦民宿。除了民宿老板外,他還有一個身份——林區生態管護員。
“每年4800元工資,主要負責巡山和入戶宣傳。”曹運清說,每周會參與巡山一次,早上8點集合,晚上5點回家。一次巡山大概要走40多公里,但曹運清不覺得累,他一心做森林的監測器,一旦發現破壞環境的情況都就及時匯報。
曹運清說,生態保護措施越來越嚴,巡山發現的野生動物也越來越多,“黃麂、野雞、蛇等很常見,野豬甚至成群結隊,在森林里都走到大路上來了”。
和曹運清一樣,木魚鎮老君山村居民謝興兵也是一名林區生態管護員。
“山多地少,為了生存,以前會采挖野生藥材,獵捕野生動物。”謝興兵告訴記者,當上生態管護員后,他從昔日資源破壞者,變成環境保護者,“每隔兩三天我都要來林子里看看,要看好林、管住人、防住火,把生態護好”。
“2018年至2020年,國家公園共提供生態管護崗位累計1640個,居民報名非常踴躍。”神農架國家公園老君山管理處社會事務科負責人譚猛介紹,單位會定期組織管護員培訓,同時每人每年4800元工資通過現金發放,讓他們真切感受到參與保護工作的生態紅利,讓老百姓自覺成為“森林衛士”,實現保生態和保民生雙贏。(文/張燃 杜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