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煦的陽光剛掠過神農架的杜鵑林,經過加溫的空氣撲面而來,盤臥在枝頭的一種冷血動物身上起了一層露水,它不由得蠕動了身體向枝頭高處爬去,吃早餐的時間到了。告訴它這個消息的正是它眼側下方的頰窩,一個感受到身旁溫度細微變化的高科技武器。有了這個武器,它便能游走云端,捕食停棲在枝頭的林鳥。這種冷血動物聽起來不由得令人哆嗦,它被當地人稱為“奪命矛頭”,而分類學上則稱“菜花原矛頭蝮”。
在眾多的亞洲蝮蛇中,菜花原矛頭蝮的體色最令人贊嘆不已!神農架擁有大片的高山杜鵑林,而真正與這些杜鵑交相輝映的動物,除卻鳥類,自然就是這種體色鮮明的蛇類了。
神農架菜花原矛頭蝮(馬國飛 攝)
菜花原矛頭蝮又叫菜花烙鐵頭,雖然名字土氣了一點,但實際上卻是善于運用自然配色的高手。它們多半體色翠綠或亮綠色,雜以黑色點斑包圍全身的紅色大斑塊,有時還有零星的鵝黃色點綴,這樣鮮明而自然的撞色,即使是出沒在杜鵑叢中也令人難以分辨。
神農架菜花原矛頭蝮(Kevin Messenger 攝)
菜花原矛頭蝮是分布相當廣泛的蛇類,并且也許是分布緯度最高的原矛頭蝮種類。在神農架林區,從丘陵地帶一直到海拔兩千米的華中屋脊都能發現它的身影,偏愛灌木叢生的矮樹頂以及嶙峋的巖壁,有時也盤踞在溪谷邊的枝頭上。借助斑駁的體色,它們極好地隱藏于自然背景中。有趣的是,越是中低海拔的地方,它們的顏色就越艷麗;越是高寒的地帶,它們的色調就越凝重。因此,神農架林區同時生存著兩到三種色型完全不同的菜花原矛頭蝮。
它們的活動范圍也不是一成不變,會隨著季節的變化在不同的海拔地帶遷移。菜花原矛頭蝮是一種廣食性蛇類,林區內的蛙、鳥、小型嚙齒動物都是它們的捕獵對象。根據出沒的生存環境變化,它們還懂得適時地改變獵食對象。原矛頭蝮晝夜皆可活動,在晝夜溫差較大的春秋兩季,它們大多在白天活動,喜歡在清晨進行日光浴,在氣候炎熱的夏季,則在傍晚到深夜時分出沒。神農架擁有大片的高山杜鵑林,而真正與這些杜鵑交相輝映的動物,除卻鳥類,自然就是這種體色鮮明的蛇類了。(文\王少君)
物種檔案:
菜花原矛頭蝮Protobothrops jerdonii
有鱗目quamata
蝰蛇科Viperidae
原矛頭蝮屬Protobothrops
識別要點:
頭較窄長、三角形、吻棱明顯,上頜骨具管牙,為有頰窩的毒蛇。背面黑黃間雜。
國內分布:
重慶、甘肅、廣西、貴州、河南、湖北、湖南、山西、陜西、四川、西藏、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