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我曾利用假期,與哥哥一起,自駕游了一趟神農架,那是在炎熱的夏季,神農架不愧是“華中屋脊”,海拔高及云天,給人的感覺就是一個無比巨大的空調房、大氧吧。當時,我們站在神農谷口沐浴吹來的山風,涼爽愜意,醉不知歸。當地的朋友說,這個時候的風是爽,要是冬天來,神農谷的風就會讓人躲之不及,冰冷刺骨。
機緣巧合,這個寒假,我們被選錄到湖北日報傳媒集團國際傳播中心實習。中心領導決定讓我們到神農架國家公園領略冬天里金絲猴和護猴人的生活。
這次到神農架,我的感覺截然不同。身份不同,上次是游客,這次是記者;體會不同,上次看的是名山風光,這次主要深入了解神農架國家公園的資源稟賦。
今天天公作美,一連幾天的雨雪,突然放晴,蔚藍的天空與雪山、云海相映,光效格外的好,對比度也格外的高,一眼望去,格外賞心悅目。
漫山遍野,白雪皚皚,冰凌層疊,一派寒冬景象!叭A中第一哨”建在海拔3000多米的神農頂上,銀裝素裹,迷彩的外墻和隨風飄揚的五星紅旗格外鮮艷奪目,七代哨兵接力,每天24小時不間斷監護著這方圓幾千平方公里的萬壑千山。
神農谷云霧彌漫,看不清谷中的石林和原始森林,連平時雄渾巍峨的山巒也只露出些許脊梁,真有點“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的氣勢。陽光穿透云層,產生丁達爾現象,光芒直插入山間霧海,天地渾然,難得的雄渾樂章。
國家公園的吳春林師傅,駕駛技術了得,車子奔馳在冰雪上如履平地。從天際嶺、神農頂下來,轉了一個大彎,我們從一段毛路進入一個山谷。冰雪融成的山泉潺潺而下,積成一泓泓的水潭,清澈見底,仿佛鑲嵌在白玉上的琥珀或瑪瑙。
雪地上清晰可見一串一串野生動物腳印,陪同我們一路的杜主任對這些腳印并不陌生,“這些腳印是偶蹄類動物的,可能是梅花鹿的,也有可能是麻羊、中華鬣羚、林麝、斑羚、赤麂等的”,杜主任對神農架國家公園的野生動物資源了如指掌。據他說,在這片秘境,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有一百四十多種。
我們順著山谷的棧道往前行,遠遠就聽到一種從未聽到過的叫聲,像蘇格蘭的風笛,清脆而帶著顫音。杜主任說,這就是金絲猴的叫聲。說話間,在一片樹干光禿的山坡上,我們看到了幾只金絲猴活動的身影。杜主任給我們解釋說,大龍潭是國家重要的金絲猴研究基地,這里常年生活著一群野生猴群,大約有七八個家庭單元,外加一群“單身漢”猴。更為難得的是,金絲猴的生存范圍,向東就止于神農架了,過了神農架往東再也看不到金絲猴的身影。
看到這些大山的精靈,我對神農架更加敬畏、更加好奇、更加為湖北有神農架國家公園而感到自豪。不知道這里蘊藏著多少奧秘,16億年的歷史足以闡述這里同時擁有“世界生物圈保護區”、“世界地質公園”、“世界自然遺產”、“國際重要濕地名錄”和國際“綠色名錄”五塊世界級金字招牌的原因。
一天行走下來,雖然滿目蕭疏,但完全可以想見春花爛漫,夏綠青山和秋林盡染的景象。神農架國家公園森林覆蓋率達到96%以上,擁有北半球最完整的植被垂直帶譜。包括了常綠闊葉林帶,常綠闊葉落葉混交林帶,針闊混交林帶,針葉林帶,被譽為北緯31°線上的“綠色奇跡”。杜主任說,目前國家公園正在進行為期三年的本底資源大調查,神農架國家公園到底有多少自然資源,要到明年結束調查后才能統計出來。之前調查統計的結果是,陸生脊椎動物664種,魚類75種,昆蟲5385種,是全球14個具有國際意義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地之一,更是國家重要的物種基因庫。
看著金絲猴萌動而可愛的眼神,聽著杜主任驕傲而自信的推介,我明白了,為什么美國地理雜志說神農架是“人一輩子不得不去的地方”。這片神秘土地不僅是自然力的巔峰之作,更是資源豐富的瑰寶。
我們從白雪皚皚的山頂下來,雪越來越少,氣溫也慢慢提升,木魚鎮的人間煙火,仿佛離神農頂太遠。這就是我們一天的經歷:穿越天堂人間,瀏覽大地十幾億年的滄海巨變,驚悚于祖國資源稟賦,更有感于神農架國家公園人為保護這片綠水青山的無私奉獻。
我終于明白,為什么這里會產生巡護路上成長起來的植物學家,為什么這里會產生幾十年如一日堅守保護崗位的綠色衛士,為什么會有這么多青春時期進山卻甘愿把自己的一生刻在這片山林的公園人,因為他們知道自己工作的價值,因為這里有解不完的自然之謎,他們成就了這片山,這片山也成就了他們。
神農架深深地吸引著我,我深信哪怕是我來一千次一萬次,神農架只會越來越神秘,越來越讓我著迷,這里的每一個人都有講不完的故事,每一個物種都有探不盡的科學之謎。(文\涂薇 圖\田鈺)